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3日消息,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域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发生7.6级地震,震源周边水位站已监测到最大接近8厘米的海啸波。此次过程没有对中国沿岸造成影响。
根据全球海啸监测数据显示,此次地震在震源附近引发了局地海啸。截至2023年12月3日5时0分(北京时间),震源周边菲律宾达沃站(北纬7.2度,东经125.7度)监测到8厘米的海啸波,菲律宾黎牙实比站(北纬13.1度,东经123.8度)监测到2厘米的海啸波。
据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台网数据,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测定,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北京时间),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域(北纬8.53度,东经126.45度)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2千米(震源参数修订)。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分析,此次地震引发了局地海啸。此次过程没有对中国沿岸造成影响。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北纬8.65度,东经126.45度)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
历史地震资料显示,过去100年间在震源附近500千米范围内,曾发生过53次7.0级以上地震事件,最大的是1976年8月16日发生的8.0级地震。全球历史海啸灾害数据库显示,历史上该区域曾发生过32次海啸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76年的8.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最大海啸爬高9.0米。
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于北京时间2日22时48分发布第一份海啸预警信息,对震源周边地区发出海啸预警,预计地震可能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中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随后于3日1时07分发布第二期海啸信息。
截至北京时间2023年12月3日5时,尚无灾情方面的信息。据全球灾害预警与协调系统数据显示,震中100公里范围内约有12万人居住。由于海啸波较小,估计此次地震海啸不会造成大范围灾害。(完) 【编辑:钱姣姣】
日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了满足全球民航通用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需要对北斗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这些验证如何开展?北斗系统都具备了哪些功能?
全球民航通用 北斗系统性能得到广泛认可
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时,实验室负责人朱衍波正带领团队开展航空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为记者做了一个演示。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朱衍波: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测试有两项,第一项是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它为飞机在机场的起降引导提供增强功能。第二项工作是无人机飞行测试数据评估,我们把无人机采集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信号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航空性能服务要求。
作为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会议最早的代表成员之一,朱衍波见证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要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这场“大考”,北斗系统不仅要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精准可靠的定位和导航,同时需要持续进行性能监测,从而验证它的抗干扰性能,并与其他卫星系统实现兼容。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的要求,北斗系统通过的技术验证共涉及189项技术指标,全面覆盖了精度、可用性、可靠性、覆盖范围和抗干扰性能等各方面内容,从而充分证明北斗系统符合民用航空安全运行的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我们用北斗与GPS组成双频多星座模式,增加了可见卫星的个数,提高了定位精度。在繁忙的航空终端区,可以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情况。
协同推进 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民航业需要在全球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下运行,并对提供全球民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有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后,能够实现导航源的自主可控,同时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从安全角度来讲,用了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我们有可信的时空信息,这是民航安全运行的一个基础。另外,北斗有自己独特的短报文功能,可以对航班进行跟踪。
早在2010年,我国民航局就正式提交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申请,并会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成了一支集产学研用等领域相关单位的全链条工作团队,系统推进各项指标的验证任务。十三年来,历经50多次技术讨论、2000多项问题答复,最终成功完成了北斗系统所有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
在推进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攒了丰富的技术指标验证和国际沟通协调经验,这不仅加深了各方对于北斗系统民航应用要求的理解,也对提升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全球服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办通信导航监视处处长 李黎:下一步我们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在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我们的工业标准、产品标准,并且根据相关的工业标准和产品标准设计、研制出北斗机载导航设备的接收机,实现飞机的装机使用。
(总台央视记者 李啸虎)